上海小屋 - 上海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!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娱乐新闻 > 娱乐评论 三段传奇人生 一种青春热血

三段传奇人生 一种青春热血

发布时间: 2023-05-12 11:03:46 来源: 中国青年报 作者: 王璐璐 刘明珠
5月1日,电影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在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同步上线,里面感人至深的青年故事让网友们震撼、泪奔。

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

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

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,很多青年感受到一份“热血沸腾”。5月1日,电影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在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同步上线,里面感人至深的青年故事让网友们震撼、泪奔。

电影创作的背后有什么故事?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节是怎么呈现的?

在冰天雪地里,守护旗帜

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的第一单元名为《旗帜》,讲述了青年前往北大荒投入开垦拓荒工作的故事。他们在刺骨寒风中保护种子,在茫茫黑夜中勇战群狼。

在该单元导演周润泽看来,镜头锚定北大荒,能够在极致环境中突显青年精神。“在这三个单元中,北大荒是距离我们最遥远、年代最早的一个。对我来说,很极致,很有魅力。”《中国青年:我和我的青春》的定档发布会现场,周润泽分享道:“在这样一个极致的环境里面,所有的人性,所有的信念,所有的生理、心理都会经过最严苛的挑战。只有经历过最严苛挑战的青年,才会对得起最强悍的精神。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值得在今天去再书写、再传播的。所以选择这个篇章、这个单元。”

为了在影片中还原当年北大荒的环境,剧组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难忘的时刻。

“12月到3月的松花江是非常寒冷的。当年他们就在那样一个极端条件下工作。我们也去尽量找到最符合的场地。所以拍摄是非常艰苦困难的。”回想起拍摄经过,周润泽记忆犹新,“有时候一些看上去简单的镜头,但其实花费的可能是一整天的拍摄时间。像那种雪山都只能靠自己走路过去,因为车已经没法开了。”

这个单元以《旗帜》为名,据编剧初征解释,“旗帜”在这里具体表达了三层含义。

她说:“第一层,是在北大荒曾经那样荒蛮的一片土地上,我们有一个口号,说‘哪里有困难,哪里就有团的旗帜’。有无数青年响应它的号召,来到了北大荒。在那样一个地方,这是鼓励他们的口号,也是指引他们的一个目标。第二个层次,指的是北大荒精神。我们有一个十六字的北大荒精神,叫‘艰苦奋斗,勇于开拓,顾全大局,无私奉献’,这也是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,许多青年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,然后传承到今天,生生不息的一个精神。第三个层次,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,有理想、有担当的热血青年,他们其实都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旗帜。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几个层次。”

主创团队希望,第一单元《旗帜》,能够把他们所表达的“旗帜”精神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。

在苍茫大山中,看见教育的希望

“《看见》是一部温暖而有力量,以音乐为主题的青春电影。”导演林珍钊用这样一句话讲述支教故事的第二单元影片《看见》。

林珍钊说,此次执导《看见》,是一种缘分,也是使命。

“支教是我特别渴望去做的事,因为很多原因,没有去成。但我一直特别希望能够拍摄关于支教的电影,或者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支教的渴望。”好多年前,林珍钊也拍过一个关于支教的电影《希望树》,多年之后,他重新拿到了这样的支教题材,他说这是缘分使然。

林珍钊说,拍这个电影对他来说有一种特别强的使命感,他希望,通过支教这样的戏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到支教的意义。他也想去探讨,在《看见》这样的戏里面,到底真正的教育是什么。

“尤其是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,教育不仅仅是教他们书上的这些文字和文章,其实更多的是唤醒他们。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唤醒,让他们看见自己无限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性,这是我想在《看见》这个片子里面所表达的。”林珍钊这样说道。

与《旗帜》的拍摄情况有一个共同点,《看见》的拍戏条件也非常艰苦。剧组作了很多抉择,比如是否要结合一些特效,或者是通过一些美术的方式来表现,但最后他们都一一否决了。林珍钊表示,想在电影里面给大家还原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支教环境。

“深入到大山里头,几乎所有的大型设备都无法进入,还有很多设备要靠人力扛进去。包括我们的小演员,都是徒步走进我们拍摄的场地。我最难忘的是,这么多人在那样的环境下,一起艰苦奋斗,犹如当年的青春一样。”林珍钊说。

那么主创团队想让观众从《看见》中看见什么?

制片人郭润泽回答:“想看见他们,宣传他们,感谢他们,‘他们’是所有支教志愿者,以及一切为这个社会更美好而默默付出的人。我们也希望让大家看见,中国青年是有信仰、有理想的。”

郭润泽说,《看见》是这三个单元里面孩子最多的一个单元,他们希望新的一辈向前辈、优秀青年去学习,传递接力,最后也成为优秀的人。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舞台广阔,前景光明。我们只有更加努力,才会让自己的青春有意义,让我们的青春有模有样。”

“看中国青年,看见光。”郭润泽说道。

在身边,寻找有爱的瞬间

影片第三单元《寻找》是一个轻松愉快但不乏深度的喜剧故事。故事背景定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,讲述与观众距离更近的身边事——寻找学业资助人。

在导演王晟赫看来,这个单元是“身边并不缺乏美,并不缺乏善良,只是缺乏一双寻找的眼睛”的真实写照。

“我们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,处在一个特殊时期,遇到了很多困难。包括在后期上映的过程中,我们一直在解决困难,都是年轻人冲在前面,表现出一直在往上、向上的一个态度。”这让王晟赫觉得触动不已。“身边处处都有善良、美好和爱。因此我们选了一个身边人的故事,通过一个很小的切口,以小见大。”

为什么以《寻找》为题?王晟赫解释:“‘寻找’,其实寻找的就是爱。爱就在我们身边。我们不觉得它是一件很大的事,可能没在意它。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,所以我们想表达的主题就是美、善、好都在我们身边,要寻找它。”

这个讲述身边善意的故事改编自现实中的真人真事。编剧陈永胜介绍:“这个故事的真人原型,来自于福建一位林姓飞行员资助一名学生的故事。在现实中,是这个学生不断在寻找这位‘林哥’,也就是他的恩人。然后我们在创作中,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创作改编,把它改编成了原学生的父亲去寻找。”

“我想表达的是,寻找背后支撑的信念是念念不忘、必有回响,是感恩。我们改编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,我们无法找到原机长,他拒绝接受任何访问。”陈永胜讲述故事展开的过程时说道,“那我们要如何去传递这种精神?年轻人在面对这个老年人求助的时候,他能选择躺平吗?不能,他得主动站出来,他得有个转变的过程。慢慢地,老一辈人的感恩观念会影响到年轻人。我们就以这种形式去叙述整个故事。”

《寻找》想传递给青年朋友一个什么样的精神?

编剧赵丹说:“第三单元的故事,主要想传递的就是一个‘相信’。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,我们可以带着更多的善意去看待一件事情,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周围人有更多的善意,我们要去相信善意。”

  • 关键词浏览: